在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一位身着运动服的亚裔青年正快步走向图书馆,他背着一个略显沉重的双肩包,里面除了厚重的法学典籍,还藏着一把经过特殊改装的佩剑,这位青年就是费若秋——从法国职业剑坛激流勇退,如今在常春藤盟校追寻学术梦想的前职业击剑运动员。
2023年夏季,当时还在法国国家击剑队备战的费若秋做出了一个令体育界震惊的决定:结束自己正值巅峰的职业运动员生涯,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学学位。
“很多人说我疯了,包括我的教练。”费若秋在哥大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接受专访时坦言,“那时我刚获得世界杯分站赛金牌,世界排名第三,正是冲击奥运奖牌的最好时机,但我知道,是时候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了。”
费若秋与法律的缘分早在他职业运动员时期就已经种下,在训练和比赛的间隙,他通过远程教育完成了巴黎第二大学的法学学士学位。“击剑不仅是体能和技术的较量,更是策略与智慧的博弈,这与法律工作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需要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做出最佳判断。”
适应精英学术生活并非易事,费若秋描述了自己最初的学习经历:“第一次走进哥大教室时,我感到了久违的紧张,这种紧张不同于站在奥运会赛场上的那种,而是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敬畏。”
他的日常安排令人惊叹:早晨6点起床进行90分钟的体能训练,8点开始上课,下午在图书馆学习至6点,晚上则参加各种学术讨论或模拟法庭活动,周末,他会在纽约击剑俱乐部担任兼职教练,保持与剑道的联系。
“时间管理是我从竞技体育中学到的最宝贵的技能。”费若秋微笑着说,“职业运动员的生活教会我如何高效利用每一分钟,这对我的学术追求帮助极大。”
生于中国,受训于法国,如今求学于美国——费若秋独特的教育背景使他成为文化交流的独特使者。
“法国的击剑训练强调技巧和优雅,中国的体育培养注重纪律和毅力,而美国的学术环境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费若秋分析道,“这三种教育理念的融合塑造了今天的我。”
在哥大,费若秋特别关注体育法领域,希望将来能够为运动员权益保护做出贡献。“职业运动员面临许多法律问题,从合同纠纷到知识产权,再到退役后的职业转型,我亲身经历过这些挑战,所以希望用我的法律知识帮助其他运动员。”
费若秋在谈话中频繁地 drawing parallels between fencing and legal studies。
“击剑比赛中,你要预判对手的行动并做出相应反应,法律实践中同样如此——你需要 anticipate the other side's arguments and counter them effectively。”他解释道,“就像在剑道上一样,在法律领域,有时候最好的进攻是精心策划的防守。”
哥大法学院教授艾伦·希普金斯评价道:“费若秋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他能够将竞技体育中的战略思维运用到法律分析中,这常常为课堂讨论增添新的维度,他的经历证明,优秀运动员所培养的技能在学术环境中同样宝贵。”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费若秋坦言最初在学术写作上遇到困难:“运动生涯教会我简洁明了的沟通方式,但学术写作需要不同的表达技巧,我花了整整一学期才适应这种新的‘语言’。”
文化差异也是挑战之一。“法国击剑界的行为准则与美国学术界的期望大不相同,我不得不学习新的交流方式和行为规范,”他说,“但这就像学习一种新的剑术——最初生疏,但随着练习变得自然。”
费若秋还发起了一个名为“运动员学者”的校园组织,帮助具有竞技体育背景的学生适应学术生活。“运动员往往被定型为‘只会运动’,但实际上我们培养了可转移到学术界的宝贵技能——纪律、韧性和团队合作。”
虽然已经离开职业剑坛,费若秋并未完全放弃击剑,他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校际比赛,并帮助训练校队成员。
“我以一种新的方式热爱击剑——不再是为了奖牌和排名,而是为了这项运动本身的美和智慧。”他说这话时眼神明亮,仿佛又回到了赛场上。
费若秋计划毕业后专注于体育法领域,特别是国际运动员权益保护。“我希望能够搭建起连接体育界与法律界的桥梁,许多运动员因为缺乏法律知识而在职业生涯中处于不利地位,我想改变这种状况。”
他还正在撰写一篇关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案例分析的论文,结合自己作为职业运动员的经历,提供内部视角。“体育界需要更多既懂体育又懂法律的人才,我很高兴能够为此做出贡献。”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学术、运动和个人生活时,费若秋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我不追求平衡,我追求融合,我的法律学习丰富了我对击剑的理解,而我的击剑背景则为我提供了独特的法律视角,它们不是相互竞争的兴趣,而是相互补充的激情。”
这种哲学体现在他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他甚至将法律案例制作成闪卡,在训练间隙 memorizing them between fencing drills。“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同时保持思维敏捷。”
费若秋对那些考虑学术追求的年轻运动员提出建议:“不要把自己局限在‘运动员’这个标签里,体育教给我们的技能—— dedication, perseverance, strategic thinking——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相信你的能力能够转移到新的挑战中。”
他特别强调:“学术世界和体育世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分离,两者都需要准备、练习和不断改进,唯一真正的障碍是我们自己心中的限制。”
随着采访结束,费若秋收拾起他的物品,准备前往图书馆完成一份关于国际仲裁的论文,他的步伐依然有着击剑运动员特有的轻盈与力量,仿佛不是走在校园小径上,而是迈向更大的舞台。
从法国剑道到纽约课堂,费若秋的旅程证明了现代运动员的多维潜力,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体育与学术不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可以交汇并产生卓越成就的路径,这位旅法剑客的哥大求学路,不仅是个人的转型之旅,更是对体育与教育融合可能性的精彩诠释。
在全球化时代,费若秋这样的“学生运动员”正在重新定义成功的内涵,证明奖牌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成果,而通过体育培养的品格和能力,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