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某地的露天冰场上,清晨的气温已经降至零下20度,寒风如刀,呼出的白气瞬间凝结成冰晶,一群身影却在这极寒环境中坚持训练,他们的睫毛上挂满冰霜,手指冻得通红,却依然紧握冰球杆,在冰面上疾驰、冲刺、射门……这一幕让不少路过的市民驻足惊叹:“到底是谁在冰场上冻得瑟瑟发抖,却依然不愿离开?”
这支队伍并非职业运动员,而是一支由当地企业职工、学生和退休人员组成的业余冰球队——“北极星”冰球队,队长王磊(化名)介绍,球队成立已有5年,每周三次的晨练雷打不动,即便是最冷的寒冬也不例外。
“有人说我们疯了,但这种‘冻’人的训练反而让我们更团结。”王磊笑着说,“每次训练完,大家都像‘融化’的雪人,头发、衣服上全是冰碴子,但没人抱怨。”
队员中年纪最大的老张已经62岁,曾是钢铁厂的工人,退休后爱上了冰球。“年轻时在车间干活,冬天比这还冷,现在打冰球反而觉得暖和!”老张的乐观感染了许多年轻队员。
冰球被称为“世界上最快的团队运动”,对体能、技术和团队配合要求极高,而在极寒环境下训练,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低温会让肌肉僵硬,反应变慢,但这也逼着我们更专注。”球队教练李冰(化名)解释道,“职业球员有室内冰场,但我们没有那个条件,反而练出了‘抗冻’的本事。”
这种“苦练”并非徒劳,去年,这支业余球队在省级业余冰球联赛中爆冷击败多支强队,夺得季军,他们的故事也被当地媒体称为“冰场上的奇迹”。
除了竞技成绩,这支球队还成了社区的“黏合剂”,许多原本陌生的邻居因为冰球成为朋友,甚至有些家长带着孩子来观赛,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
“以前冬天大家都窝在家里,现在冰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社区工作人员刘女士说,“看着他们在寒风中训练,连围观的人都觉得热血沸腾。”
球队还自发组织公益教学活动,免费教孩子们滑冰和冰球基础动作。“我们希望更多人爱上冰球,而不是只把它当成‘受冻’的运动。”王磊说。
随着2025年冬奥会的临近,中国冰雪运动热度持续攀升,但像“北极星”这样的业余球队仍面临诸多挑战:缺乏专业场地、装备昂贵、训练风险高等。
“我们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一座室内冰场,不用再‘冻’着训练。”李冰苦笑道,“但就算没有,我们也会继续坚持下去,因为冰球带给我们的快乐,远超过寒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