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执剑逐梦 七旬剑客瞄准世锦赛舞台

admin 网球专题 2025-09-29 21 0

2025年3月21日,北京朝阳区击剑训练中心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着专业击剑服,手持重剑,正在与年轻对手交锋,他的步伐虽不及年轻人敏捷,但出手精准果断,每一次刺击都带着多年沉淀的技术与智慧,这位老人名叫陈德安,今年刚满70岁,是中国击剑协会注册年龄最大的现役运动员。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个年纪还要练击剑,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热爱。"陈德安擦去额头的汗水,眼神坚定,"我的目标是参加世界年长者击剑锦标赛,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我准备了十年的梦想。"

古稀之年执剑逐梦 七旬剑客瞄准世锦赛舞台

陈德安的击剑故事始于2015年退休那年,曾是机械工程师的他,在一次社区活动中偶然接触到击剑运动,立刻被这项融合智慧、技巧与体能的运动所吸引。"击剑被称为'物理象棋',不仅需要身体素质,更需要战略思考,这特别适合年长者。"陈德安说道。

开始训练时,陈德安遭遇了不少质疑声,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健康,朋友笑他"老了还折腾",甚至连击剑馆的年轻学员也投来异样目光,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每周坚持训练5天,每天3小时,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学起。

"陈老先生是我们这里最认真的学员,"击剑教练李静告诉记者,"他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每次训练的体会和技术要点,这种钻研精神让许多年轻选手都自愧不如。"

2023年,陈德安参加了全国老年击剑邀请赛,获得重剑项目铜牌,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首个奖项,领奖台上,他手捧奖杯热泪盈眶的画面被现场观众拍下,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数万点赞和祝福。

年长者参与竞技体育并非易事,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授赵国强解释:"老年人运动需要特别关注安全性,我们为陈老先生制定了专门的训练计划,重点加强心肺功能训练和反应能力训练,同时注重运动损伤预防。"

陈德安的日常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技术练习和实战对抗,他还学习使用视频分析技术,反复研究自己的动作和世界顶级选手的比赛录像。"年龄不是限制,只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陈德安说,"我的优势是经验丰富、心态稳定,这在比赛中同样重要。"

2024年初,陈德安正式向中国击剑协会提交了参加2025年世界年长者击剑锦标赛的申请,这项赛事专为50岁以上的击剑爱好者设立,分为50-59、60-69和70以上三个年龄组,如果申请成功,陈德安将成为中国首位参加世锦赛年长组比赛的70岁以上选手。

"陈德安先生的故事非常鼓舞人心,"中国击剑协会年长者运动委员会主任王建军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我们鼓励更多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协会正在制定年长者击剑运动安全指南,让这项运动更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爱好者。"

陈德安的追梦之路也激发了更多年长者参与击剑运动,在北京,参加击剑训练的老年人数量从2020年的不足百人增加到2025年初的近千人,许多击剑俱乐部专门开设了年长者课程,聘请专业教练指导。

古稀之年执剑逐梦 七旬剑客瞄准世锦赛舞台

"陈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63岁的张美玲说,她三个月前开始学习花剑,"看到他的故事,我觉得年龄只是数字,重要的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世界年长者击剑锦标赛始于1990年代,近年来参赛人数持续增加,2024年赛事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的超过2000名选手参加,其中70岁以上组别有近100名选手,赛事组织者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继续增长。

对于备战世锦赛,陈德安有清晰的计划:"我需要加强步伐移动训练和耐力训练,击剑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体能和意志的比拼,我还有8个月时间准备,每周都会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特训。"

陈德安的儿子陈伟最初对父亲的选择担忧不已,现在则全力支持:"看到父亲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整个人变得更有活力,我们全家都为他骄傲,每次比赛,我们都会到现场为他加油。"

体育专家认为,陈德安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社会养老观念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教授刘靖指出:"过去认为退休就是休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追求积极养老,通过体育运动、文化学习等方式保持社会参与度,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随着2025年世界年长者击剑锦标赛临近,陈德安的训练更加刻苦,他每天清晨5点起床,进行一小时的有氧训练,上午研究技术视频,下午到击剑馆实战练习,晚上则进行柔韧性训练和恢复性运动。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同龄人,年龄不应该成为追求梦想的障碍,"陈德安说,手中重剑在灯光下闪着银光,"站上剑道,我感觉自己年轻了二十岁,击剑让我明白,只要心怀热爱,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体育馆内,剑尖相交的铿锵声不时响起,一位古稀之年的追梦者正在为世锦赛的梦想而努力,他的故事正在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