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慕尼黑官方严正声明,强烈谴责针对于帕梅卡诺的种族歧视行为,强调施暴者不配称为球迷

admin 网球专题 2025-08-14 9 0

当地时间5月15日,德甲豪门拜仁慕尼黑俱乐部通过官方网站及社交媒体发布严正声明,对近期针对法国后卫达约特·于帕梅卡诺的种族歧视攻击事件表达强烈愤慨,俱乐部明确表示:"这些充满仇恨的言论与足球运动的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施暴者绝非真正的拜仁球迷。"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国际足坛广泛声援,包括欧足联、德国足协及多名球星公开支持拜仁的立场。

事件背景:欧冠关键战后的网络暴力浪潮

事件源于5月14日欧冠半决赛次回合,拜仁客场1-2不敌皇家马德里的比赛中,于帕梅卡诺因一次禁区内的防守动作被判罚点球,成为社交媒体上部分极端账号的攻击目标,赛后数小时内,其个人Instagram评论区涌现大量涉及种族歧视的侮辱性言论,包括针对其肤色、家庭出身的恶意标签,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账号甚至使用拜仁队徽作为头像,伪装成"球迷"身份煽动仇恨。

拜仁俱乐部在声明中披露,已通过法律部门收集证据,将联合德国反歧视机构"Netz gegen Nazis"对涉事账号提起刑事诉讼,俱乐部首席执行官扬-克里斯蒂安·德雷森强调:"我们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无论是球场看台还是网络空间,拜仁的价值观是团结与尊重,这些施暴者永远不属于这里。"

足坛集体发声:从欧足联到球员的连锁响应

欧足联主席切费林在事件发酵后第一时间表态,称将启动"零容忍"调查程序:"足球世界必须成为反种族主义的堡垒,而非仇恨的温床。"德国足协主席纽恩多夫则宣布,将在于帕梅卡诺下一场国家队比赛中组织全场反歧视主题声援活动。

于帕梅卡诺的队友们也纷纷行动,队长托马斯·穆勒在推特发布两人训练合照并配文:"与你并肩作战是我的荣耀",收获超50万点赞,法国国家队队友姆巴佩更直接晒出辱骂截图,怒斥:"2025年了,这些躲在键盘后的懦夫还敢秀下限?"

值得注意的是,拜仁球迷组织"Südkurve"自发发起#NotOurFan(不是我们的球迷)话题,24小时内汇聚超12万条支持于帕的推文,慕尼黑当地反歧视组织"Red Card for Racism"负责人玛丽卡·霍夫曼指出:"俱乐部与球迷的快速反应表明,德国足球在系统性反歧视机制上已走在欧洲前列。"

深层矛盾:种族主义阴影下的现代足球

尽管国际足联近年推行"No to Racism"运动,但类似事件仍频发,数据显示,2024-25赛季欧洲五大联赛已累计报告37起种族歧视案件,较前一赛季上升18%,体育社会学家莱昂·克鲁格分析认为:"社交媒体的匿名性助长了极端言论,而赛事全球化使得非白人球员更易成为攻击目标。"

于帕梅卡诺本人尚未公开回应,但知情人士透露,拜仁已为其安排心理辅导,这位25岁后卫曾在2023年接受《队报》采访时坦言:"我从小就知道,作为黑人球员必须比其他人更强大。"此番遭遇再度引发关于"球员心理健康保护机制"的讨论,英超职业球员工会(PFA)随即宣布,将联合欧洲同行建立"反网络暴力快速响应小组"。

拜仁慕尼黑官方严正声明,强烈谴责针对于帕梅卡诺的种族歧视行为,强调施暴者不配称为球迷

法律与技术双重防线:欧洲足坛的应对策略

拜仁此次事件也推动技术反制措施的升级,Instagram母公司Meta向媒体证实,已根据俱乐部举报封禁83个违规账号,并测试新型AI识别系统,可自动屏蔽含种族歧视关键词的私信,欧足联则计划在下赛季欧冠引入"数字身份认证",要求购票球迷绑定实名信息,以追踪球场内的歧视行为。

拜仁慕尼黑官方严正声明,强烈谴责针对于帕梅卡诺的种族歧视行为,强调施暴者不配称为球迷

德国司法部长马尔科·布施曼透露,该国拟修订《反歧视法》,将体育赛事中的网络暴力刑期上限从现行的2年提高至5年。"法律必须传递明确信号:种族主义不是‘观点表达’,而是犯罪。"

未来之路:足球能否真正"踢走"仇恨?

回望历史,拜仁慕尼黑在反歧视领域早有传统,2013年,俱乐部曾因球迷看台出现纳粹标语而主动取消友谊赛;2020年,其"Red Against Racism"公益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此次事件中,拜仁迅速切割极端分子的做法,被《踢球者》杂志评价为"树立了豪门俱乐部的责任标杆"。

真正的挑战在于系统性改变,正如前尼日利亚国脚奥科查所言:"当一名球员因肤色而非表现被讨论时,说明足球远未实现纯粹。"或许,唯有持续的法律威慑、技术防控与教育普及多管齐下,才能让绿茵场真正成为包容的象征。

于帕梅卡诺的故事已超越个体遭遇,成为检验足球文明底色的试金石,正如拜仁声明结尾所写:"足球属于所有人,仇恨不属于足球。"